45歲后,想健康要懂得吃,謹記早餐「三忌」、晚餐「四不」!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要活著就要吃飯,然而吃飯卻是一門學問,尤其對45歲之後的人。

隨著年齡增長,胃腸消化能力下降,身體需要的營養素比例也發生了改變,想要健康,就要懂得吃。

古人云「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此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1530845199562.jpg

 

45歲后,想健康要懂得吃,謹記早餐「三忌」、晚餐「四不」!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要為一天的工作、學習補充身體所學熱量和營養。所以,早餐要吃好,營養豐富、熱量也要控制好。

切記,早餐有「三忌」:

一忌:早餐吃得過於油膩

很多人都知道早餐的重要,所以會在早餐吃些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漢堡、油炸類食物等,但這些食物過於「豐盛」,身體腸胃很難消化,會增加消化負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清晨時人的脾臟處於困頓獃滯狀態,飲食上營養過量會超過胃腸消化能力,不利於食物消化吸收。久而久之,會使消化功能下降,導致胃腸疾病,引起肥胖。

 

二忌:長期豆漿+油條

中國傳統早餐「豆漿+油條」,但這種搭配不利於健康。

油條經高溫油炸,營養素被破壞,不利身體健康;且油條經油炸后存在油脂偏高、熱量偏高,不利於消化。

而豆漿屬中脂性食物,這樣的搭配會使油脂攝入明顯超標,偶爾吃一頓是可以的,但不要長期這樣搭配吃。

 

三忌:牛奶+雞蛋代替主食

西方傳統早餐是牛奶+雞蛋,其實這種搭配也不是非常科學。

身體經過一宿的新陳代謝急需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早餐來補充能量,而牛奶和蛋白質本身富含蛋白質和脂肪,不能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也不能提供身體足夠的熱量。

所以,牛奶+雞蛋搭配,再加幾片麵包或幾片饅頭等。

 

晚餐,吃對、吃錯會影響我們的壽命。到了晚上各器官要休息,若晚餐吃不對也會影響身體健康。

切記,晚餐有「四不」:

一、不要吃太多肉

肉類食物是人體所需蛋白質來源之一,很多人因工作忙碌沒有時間做飯,到了晚上能吃一頓好的,這個「好」的主角基本都是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晚上吃太多肉這些蛋白質類食物會增加胃腸消化負擔,使腸道蠕動變得遲鈍;另外,晚飯後人們活動量小,熱量消耗低,吃太多肉會造成熱量過剩而形成脂肪,誘發肥胖。

所以,晚餐不要吃太多肉類食物,以「少而精」為主,吃到五分飽就好。

 

二、不要喝太多酒

晚餐喝點小酒利於助眠、緩解疲勞,但晚餐時大量喝酒就會增加肝臟負擔,使肝臟不能得到休息,導致體內毒素堆積,降低肝功能。

同時,晚餐喝過量的酒還會損傷視網膜,降低抵抗力,誘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所以,晚餐有聚餐適量喝酒可以,不要長期、過量喝酒。

 

三、不要吃太晚

晚餐最佳時間是下午5-7點之間,最晚也不要超過8點。但現代很多人飲食不規律,晚餐大多都很晚,甚至有很多人吃宵夜。要知道,這樣會增加腸胃消化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若長期如此會誘發膽結石。

另外,吃得太晚,食物在體內沒得到充分消化就去睡覺,這樣會影響睡眠的質量,可能會引起失眠、記憶力衰退、精神衰弱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不要吃太辣

晚餐吃得太咸太辣,如辣椒、大蒜、生洋蔥等會使腸胃產生灼燒感,導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大便乾燥等症,還很容易引起上火,影響睡眠。

45歲后,想身體健康,要懂得「吃」,記住「4個原則」:

原則一:食用油搭配吃,營養均衡補充

專家提出:不吃單一品種的油,最好是各種油換著吃,每人每天吃齊三種脂肪酸,不能偏好任何一種油類。

長期單一品種油會使體內營養失衡,營養身體健康。搭配吃,營養可均衡補充,如

 

將油酸類油脂豐富的橄欖油、亞油酸類油脂豐富的大豆油、亞麻酸類油脂豐富的有機蘇子油按2:2:1的比例搭配,約25-30克。

其中,有機蘇子油中富含α-亞麻酸,含量可達67%左右,對預防慢性血管疾病有很大幫助。

研究證實,α-亞麻酸具有軟化血管,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的功能;同時α-亞麻酸進入體內會分解為EPA,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有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達到降低血脂的作用,預防血栓形成。

α-亞麻酸還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更有彈性,預防血管動脈硬化,保護心腦血管系統健康。

 

原則二:每天吃蔬果,補充更多營養

蔬菜和水果是人體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每天吃一份蔬果,能為機體補充更多營養。

義大利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每天至少吃一份生蔬菜,可延長壽命2年。

英國華威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吃7份水果蔬菜(每份約85克,一個中等大小香蕉的重量)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最好,多吃水果蔬菜能夠提升生活滿意度、心理健康和快樂感。

記住:綠色蔬菜最好的烹調方式是這三種:涼拌、急火快炒、快速蒸煮。如

像彩椒、蘿蔔纓、白蘿蔔等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蔬菜,直接涼拌,也可在沸水中快速焯1分鐘。

 

原則三:吃飯細嚼慢咽,減輕胃腸負擔

專家表示:當咀嚼食物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也會明顯增多,活化大腦皮層,從而延緩衰老。

吃飯時,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能減輕胃腸消化負擔,反而更利於消化吸收;同時還可避免熱量攝入過多,引發肥胖。

以長壽著稱的地中海地區,人們一頓晚餐可以吃三、四個小時。

對我們來說,每頓飯吃大約15-20分鐘就很好,這樣能改善「狼吞虎咽」的吃法。

 

原則四:飯不多吃,八分飽就好

隨著年齡增長,胃腸蠕動功能減慢,吃飯的飯量也要適當減少,控制在八分飽就好。

八分飽的飯量,讓自己在飯後4小時左右餓就好。

正常來講,人的胃排空時間約3.5-4小時,在大約4小時有飢餓感,說明這頓飯吃得不多不少,剛剛好。